【昌图老故事】深圳拓荒牛

人气:1256时间:2020-07来源:【深圳的士票】

  【昌图老故事】深圳拓荒牛——原深圳政协主席周溪舞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有一位昌图好汉,他就是原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现任市政协主席周溪舞。

  

  

  青少年时期周溪舞1930年1月18日(民国18年年三十下午)生于辽宁省昌图县老四平乡。生下来不到两年就赶上“九・一八”事变,所以他常对人说,“我两岁就当了亡国奴”。七岁开始上小学完全是奴化教育,叫小学生忘掉祖国,把自己当“满洲国”人。当时山东等关内地区有大批移民涌向东北,从老年人和山东老乡的交谈中,他知道了日本侵略中国,知道了自己是中国人。12岁小学毕业,在13岁那年到四平机关区(现在叫机务段)当铁路工人,当时铁路是日本人经营的,当铁路工人经常和日本人打交道。日本工头很厉害,稍不注意,就拳打脚踢,他被打过无数次。所以他经常说:“什么叫民族仇恨,什么叫阶级压迫,我是身感实受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东北光复了,这年十一月他第一次看到的中国军队就是八路军的先头部队。这支队伍在他们村子只住了三个晚上,但那种纪律严明,和群众亲如一家的作风,给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6年到1948年,由于蒋介石挑起内战,东北正在进行解放战争。他的家靠近四平,是多次战争中打的最激烈的地方,他只能利用战争空隙到中学去读了一段书。1948年8月,他的家乡老四平终于解放了,他进入了解放区民主政府办的辽北十中(现为四平中学)继续完成初中的课程。

  

  

  这时东北还没有全部解放。好多青年们参军参战热情很高,在这种形势感召下,1948年6月周溪舞先参加四平市一个区的工作,后来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一师(原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二十师)政治部任宣传员工作。这时周溪舞已是十八岁的青年,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珠江三角洲的三十二年周溪舞常说:我十九岁就到了广东。这对一个出生在塞北平原的青年来说确是一生最大的变化。

  

  

  他所在的部队经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就驻在天津附近的军粮城。在“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的激昂口号声中,1949年4月部队开始南下,一路上冒着南方特有的酷热追击国民党余部,终于在1949年10月解放了广州。四十四军成了广州卫戍部队,一三一师作为广州卫戍部队的一个组成部分驻守在佛山。1949年12月他被抽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管会佛山分会文教接管组工作。这段时间作为军代表他接管过学校,做过青年团工作,直到1952年11月他在人生道路上又有了一次变化。

  

  

  周溪舞(右一)

  

  

  当时大部分干部转业到地方参加经济建设和参加土改。他也就由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代表的身份一下子转为地方干部。1952年11月由于工作需要调到佛山市红棉丝织厂任党支部书记、副厂长。这个厂原是合营厂,当时老板调走了资金,人也走了,工厂处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周溪舞去了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工人,不到两年工厂开始正常生产。1954年9月他又调到佛山市委工业部任副部长,(市委委员)。在佛山市他参与了对旧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建设工作;参与领导了对私营和个体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对佛山市由手工业城市转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城市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59年1月他被调到佛山地区行署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佛山地区当时管十四个县市:即佛山市、江门市、珠海、中山、番禺、顺德、南海、三水、新会、高鹤、开平、台山、恩平、斗门等县。可以说珠江三角洲最富饶的地方都在佛山地区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2年,他恢复工作后曾任佛山地区机械工业局局长,后来又任经济委员会主任。1974年1月调任江门市委书记、市长。同时任地委常委。1979年8月又调回佛山地区,任行署副专员和地委副书记。

  

  

  从1949年底到佛山一直至1981年8月调离佛山,整整在珠江三角洲这片沃土上工作了三十二年,为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建设、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人民生活的改善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深圳经济特区1981年8月周舞溪从佛山地委调来深圳市工作,开始任市委常委、副市长,1985年后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1979年底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并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深圳当时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广东省委对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地深圳是十分重视的。1981年确定把深圳市从地级升格为省辖大市(即和广州市同格),同时从广州、佛山等商品经济发达地区调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到深圳来担起拓荒者的任务。刚51岁的周溪舞就在这时被调入深圳。

  

  

  周溪舞(右七)

  

  

  深圳原是宝安县的县城,当时除了几座零星的新楼外,还是保持原来小城镇的面貌。只有三万人口,不到2平方公里面积。全市工业总产值还不够佛山地区一个大厂多。在这里搞经济建设,搞改革开放,搞外向型经济,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一种开拓性质的工作。当时在深圳一方面要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建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又要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又要跳出现行体制之外,对国内行之已久的规章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周舞溪主要是分管对外经济、工业、科技等方面工作,当常务副市长后实际上是具体负责整个经济运作工作。同时他又是深圳体制改革小组组长。具体负责推动深圳的体制改革工作。

  

  

  特区建设初期他参与领导了财政、银行信贷、外贸、基建体制、土地管理、商业、劳动工资、人事制度、物价、行政机构等十多个方面的改革。触及到经济领域如此广泛的改革,给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为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了基础。他负责对外经济和工业建设,经常出国访问和外商打交道,他亲自抓了和香港大东电报局合作引进了先进的通讯技术;亲自抓了和香港合和集团、日本兼松江商社合作建设七十千万瓦的电厂,为特区发展提供了动力;他亲自抓了和美国柏森斯公司合作进行的深圳机场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为深圳机场的动工建设开辟了道路;他亲自抓了和香港合和集团合作的广深珠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皇岗口岸的建设,为沟通港深的陆上交通作出了贡献;他参加了日本日立公司合作的大型彩电工程的引进工作……。到1990年底止,深圳共签订引进外资项目7686项,协议投资额61亿美元,实际投资额32亿美元,这些工作中他都参予了决策。

  

  

  经济特区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在1984年举行的一次特区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这一问题。1985年4月的一次工业会议上周溪舞向到会者提出了经过市委常委讨论通过的一整套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提出了九项具体措施,统一了大家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意见,増强了大家的信心。经过大家的努力,198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16.68亿元,其中出口产品产值仅占31.88%,到199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61.3亿元,其中出口产品产值已达到63.6%,深圳市已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格局。

  

  

  岁月如流,51岁调到深圳工作的周溪舞这时已进入了60岁了。他在继续担负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的同时又担起深圳市人大筹备组组长的工作,人大快筹备好了,又改任政协筹备组组长的工作。

  

  

  新的岗位1990年12月,深圳市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人代会和政治协商会议。这时周溪舞已年届六十。上级党组织安排他作深圳市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候选人。结果在大会上全票当选。从此他走上了新的岗位。

  

  

  他长期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管经济,一下子搞起政协确实要从头学起。经过和政协其他同志研究,他一开始就提出:深圳政协工作要闯出特区政协的特色。他所说的特色就是要把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职能同深圳经济特区的实际结合起来,结合得越紧密就越有特色。

  

  

  周溪舞在家中写作他分析了深圳政协委员的特点之后,指出深圳政协要出自己的特色,有许多优越条件,从委员结构来看有这样些特点或优点:一是年龄比较轻,平均年龄53岁;二是知识层次比较高,百分之七十以上具有大专学历,百分之六十具有高级职称;三是绝大多数都在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线,四是多数委员特别是港澳委员,在不同程度上都同海外有一定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委员们参政议政的意识能力比较强,参政议政热情比较高。如何在特区建设的实践中发挥这些委员作用,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为深圳更好地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当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排头兵贡献力量,真正把这些特点优点发挥出来,特区政协的特色也就显示出来了。

  

  

  深圳政协成立到现在不到两年,在深圳市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应有的影响和作用。人们都说深圳市政协工作很活跃。周溪舞也希望在这个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